跳到主要內容區

轉載:長庚大學專訪 新興病毒研究中心 建立全臺最完整新冠病毒庫

照片1

「過去我認為,未來世紀大流行的疫情應該是流感,沒想到新冠病毒超乎我們的想像!」

 

回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造成前所未有衝擊,研究傳染病毒20多年的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接受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專訪,暢談如何籌組「病毒實驗室國家隊」在第一線抗疫;以及深化人才培育,以面對下一波未知的傳染疫病。

國內首創的新興病毒研究中心

2009年成立的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RCEVI)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所資助的教學研究單位中,唯一的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也是國內首創針對容易突變、造成疫情的病毒而成立的研究中心。RCEVI同時也是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合作實驗室。

中心主任施信如任教於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長年致力於新興病毒檢驗、抗病毒療法、藥物疫苗研發,尤其在流感病毒及腸病毒71型這兩種容易有變異的RNA病毒研究,具有高度的國際聲譽。

也因為施信如身兼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和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之際,RCEVI立即被國家徵召,研究對抗未知的新冠病毒。

建立全臺最完整的新冠家族病毒庫 

憑藉著過去研究新興病毒的經驗,RCEVI負責在疫情中快速精準的檢驗、鑑定出病原體,並將病毒株、抗體等試劑快速分讓給其他研究單位,共同研發預防及治療的策略以對抗疫情。也因鄰近桃園機場,承接大量入境國門的檢體檢驗,RCEVI收集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病毒株,分離出42種,並完成基因定序,成為全臺最完整的新冠病毒家族病毒庫。

 

照片2

 

病毒庫不僅能快速釐清確診病例的感染源,亦有利於研究。RCEVI陸續和美國、澳洲的大學合作,發展診斷方法、治療性抗體以及抗病毒藥物;也完成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檢測套組」,提高整體檢測的安全性,並與台塑生醫進行技術移轉合作。

國際合作 互惠到互信 

RCEVI有三大任務,快速檢驗、基礎研究和國際合作。施信如直言,傳染病無國界,如果不與國際合作,臺灣就是海角孤島!以新冠肺炎為例,臺灣防疫成績全球有目共睹,但臺灣不能自滿,仍要和國外合作開發試劑、疫苗,才會提升研發能量。

RCEVI成立以來已與國外學術機構完成14項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發表超過90篇期刊論文,其中,施信如對2015年榮獲「人類尖端科學計畫獎助」的計畫案,印象特別深刻,「這項計畫是很高的挑戰,讓我與多國優秀的科學家合作,有機會做出對全人類有貢獻的事,意義非凡。」

這項獎助是由位在法國的國際人類尖端科學計畫組織(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 Organization ,HFSPO)所提供的研究獎助金,這項獎助申請條件十分嚴格,必須是跨國研究,且團隊成員中必須納入一位跨領域的博士後研究員。

2015年全球共計超過1000件的申請案,競爭十分激烈。施信如與來自美國、歐洲的學者共組團隊,以「腸病毒的複製酶為何容易導致基因重組」為計畫主題。最後在獲選的21件研究案,脫穎而出,排名第二,得到連續三年的補助。三人不僅共同發表三篇論文,至今仍維持密切的合作關係。而當年加入計畫的李國銘博士後研究員,也從原本分子生物學領域,跨足病毒研究,如今已是長庚大學助理教授,壯大研究陣容。

施信如認為,國際合作要立基於「互惠、互信」,必須讓對方感到有實質受益、對自已也有幫助,建立起友誼,這樣的合作模式才能長久,否則只會侷限於簽訂合作備忘錄、拚績效指標。

 

圖片3

 

從SARS到新冠肺炎  培育後輩才能傳承經驗

身為女科學家,由於細膩、溫暖、同理心等特質,讓施信如更能體會研究團隊的壓力,凝聚團隊向心力。

施信如致力培育後進,研究團隊從大學生、碩博士到博士後研究員都有,成員背景含括:數學、資訊管理、生物物理、臨床醫學等領域。除了教師指導外,還有直屬學長姊帶領做實驗,傳承經驗。

 

圖片4

 

施信如提到,SARS期間,臺灣廣設10多間P3實驗室,但這次疫情一爆發,只有5間能立即啟動。「這讓我們上了一課,實驗室除了硬體的維護之外,研究人員的傳承訓練也很重要。」 

從SARS到17年後的新冠肺炎,施信如深感人才培育、新舊交替的重要性。「17年前,我沒有經驗,但體力十足;現在我很有經驗,但體力變差,容易疲累,所以更需要傳承。」她深信,研究帶來的成就和貢獻,有助培育更多病毒學家,迎戰下一波未知傳染病,守護國人的健康。

 

資料來源 : https://cgunews.cgu.edu.tw/p/406-1049-81876,r964.php?Lang=zh-tw

原文出處 : https://gase.most.ntu.edu.tw/articles/59

獲獎年度: 109年度
獲獎人: 新興病毒研究中心
瀏覽數: